|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水富建区设县始末

水富建区设县始末

关键词:水富,建区,设县,始末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县志办卓维华
  • 电 话:8636364
  • 网 址:http://
  • 感谢 yhqsx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981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金江明珠——水富,位于云南省东北端,横江、金沙江、长江交汇处,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北濒金沙江,东临横江,与四川省屏山县、宜宾县隔江相望;南接乌蒙山麓,与云南省盐津县相连;西与云南省绥江县毗邻。水富的主要地域,远古为僰人居地,秦时属西南夷僰侯国,两汉至南北朝属僰道县(一度改名戎州和外江县)。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属开边县。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开边县治迁马湖江(金沙江)、朱提江(横江)两江口(滚坎坝,今水富县城地),辖今水富县等地。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废开边县并入僰道县。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改僰道县为宜宾县,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974年7月1日建立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1981年10月1日设云南省水富县,幅员面积439.8平方公里。
    2010年末,辖一镇(向家坝镇)两乡(太平乡、两碗乡),总人口10.3858万人。县城驻地向家坝镇,已是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滨江城市。这里,古为内陆“丝绸之路”、滇川通衢门户;今是云南北大门、长江第一港,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云南参与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合作的重要门户,国际国内物资集散重要通道和国家重要开放口岸。
    水富从建区到设县,经历了下述几个发展阶段,成为云南省一个年轻的“袖珍县”,并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迅速树立起“云南北大门”崭新而美好的形象,在云南省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贡献。
    一、川滇两省签订划地《协议书》
    1973年夏,云南省了解到国家要从国外引进二十套大型化肥生产装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希望争取一套进云南。鉴于省内无探明的天然气矿,缺乏原料,决定利用四川省的天然气资源。根据靠近气源、电源、水源和方便设备及产品运输等条件要求,几次派人到四川省宜宾县安边区至云南省绥江县金沙江南岸河段进行厂址选择。1974年2月,厂址选定在金沙江与横江交汇处宜宾县安边区安富公社的滚坎坝。为解决用地问题,省委、省革委请求四川划地支援,并提出三个具体方案:第一方案,将横江以西、金沙江以南的横江区的水东公社、水河公社和安边区的安富公社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划给云南。第二方案,以马脑山顶为界,将横江西岸、金沙江南岸面积约23平方公里划给云南。第三方案,如果四川确有难处,将横江以西、金沙江南岸面积约11平方公里划给云南亦可。3月,省委、省革委领导指派省计委主任左奎元、省计委陈德铭、省燃化局副局长陶遵繁三人,带着省革委给四川省革委的公函和省委书记、省革委主任周兴给四川省革委主任李大章的私人信(信中写的是第一方案)到四川协商。在成都,他们得到四川省计委主任何郝炬的热情接待。左奎元三人说明事由后,请其代为转交公函和信件。何郝炬说:在渡口市建设时,云南给予了四川支援。这次云南建厂,四川应该予以支援。但管工业的省领导徐迟去重庆了,要向他汇报以后才能处理。两天后,徐迟回到成都,征得省里各方意见后,到招待所接见左奎元三人,表示四川同意将三个公社划给云南。次日,徐迟派人将四川省同意划地给云南的文件送给左奎元三人带回昆明。
    为落实四川划地的具体事宜,4月9日,省里派出省计委副主任杨正南、省建委处长王伟、省民政局局长白玉清、昭通地区革委副主任常廷范前往成都联系。4月13日,四川省派省民政局局长乔钟灵陪同前往宜宾踏勘现场,具体落实。杨正南一行次日到宜宾,向宜宾地委副书记冯振五说明情况并商量了工作程序后,相继参加了宜宾地区、宜宾县等各级召开的相关会议。在宜宾县召开的有地、县、区、公社干部参加的会议上,宜宾县委书记庞爱民讲了云南在安富滚坎坝建化肥厂的重大意义,指出:为建化肥厂,把横江区所属的水东公社、水河公社和安边区所属的安富公社划给云南;公社、大队体制不变,公余粮负担不变;云南拟在安富坝设区,又建大化肥厂,对三个公社都是有利的。横江区、安边区和水东、水河、安富三个公社的主要领导分别介绍了辖区基本情况后,均表态同意,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杨正南表示:“云南省已初步确定,划界后,三个公社合起来建一个区,归昭通地区领导。教师、财贸干部和公社、大队干部,欢迎随制转到云南工作,有实际困难不能来的不勉强。”会后,三个公社向各级干部群众进行了初步宣传。几天后,宜宾地委副书记刘永玖召集并主持会议,听取宜宾县负责人汇报情况:三个公社情况正常;对干部群众进行了思想、政治、路线教育;大多数干部、贫下中农都支持建厂和支持用地划界;赞成三个公社成立为一个特区。会议对三个公社的粮油征购、供销和征地户、知识青年安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干部、教师问题,强调以稳定为好,凡家在外公社的,愿走的不强留,愿留的欢迎;在外地工作的而家在三个公社的,愿回来的给予安置。为做好划界和交接工作,会上成立了两省划界、协议起草小组和划界交接小组。会后,及时开展了宣传工作和现场踏勘与划界交接协商工作。
    鉴于三个公社划给云南省后隶属昭通地区管辖,昭通地委、地革委决定从地直单位抽出人员组成工作组前往宜宾办理划地事宜。工作组由侯学邦、侯汉章、杨传江、欧得春、穆志民、凌家桂、段树德、管辉、凌发宣、孙福才、文明义等人组成,侯学邦任组长,侯汉章任副组长。4月22日晚,地委召集工作组人员开会,地委书记苏自强布置任务,指定地委副书记、地革委副主任常廷范(已随省工作组在宜宾)带队。工作组4月24日从昭通出发,次日中午抵达宜宾,住宜宾地委第二招待所,与省工作组一道开展工作。4月26日下午,宜宾地委举行宴会,招待云南省、地工作组全体人员和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在现场进行勘探工作的负责人,宜宾地委、宜宾县领导和相对应的部门负责人作陪。之后,两省工作组经过几天的现场踏勘和协商,对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5月2日15时,在宜宾地委第二招待所会议室举行《四川省宜宾地区宜宾县安富、水东、水河公社划归云南省管辖的行政区划调整协议书》签字仪式。参加签字仪式的人员有云南省工作组、昭通地委工作组全体成员,宜宾地委、宜宾县委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横江区、安边区和安富、水东、水河公社负责人等。在《协议书》上签字的人员有云南省革委代表杨正南、白玉清,昭通地区革委代表常廷范,四川省革委代表乔钟灵,宜宾地、县革委代表刘永玖(地革委副主任)、王涤补(县革委副主任)、罗北陵(县农工部副部长)。《协议书》指出:四川省宜宾县的安富、水东、水河公社共20个大队166个生产队5139户23933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耕地27066亩,全部划归云南省昭通地区管辖,“自交接之日起,四川省宜宾县停止行使行政管辖权力,由云南省昭通地区接替行使行政管辖权力”。三个公社划归云南后,川滇两省在这一地段的省界,以金沙江、横江的江心为界。三个公社交售给国家的公余粮油,按照“一定五年”征购基数,从1974年4月1日起,从宜宾县任务中减去,增加到昭通地区总任务中。三个公社没有粮油收储仓库,1974年度夏季粮食、油料仍由宜宾县代征购、代储、代销;秋粮由宜宾县代储,征购和销售的指标由昭通地区安排。有关财政、税收和中、小学招生与货物运输、商品供应等工作,从1974年7月1日起由昭通地区负责安排。并强调,为了不使行政区划的变动影响当地的革命和生产,三个公社的党政、文教、卫生、财贸等部门的干部职工,凡原籍在本公社的,应留原地继续工作;原籍不属三个公社而愿继续留下工作的,云南省表示欢迎;坚持要求调出的,由宜宾县调回另行安排工作。要求三个公社所有干部职工都要严守工作岗位,抓革命促生产。签订《协议书》后,省工作组的任务完成,其成员先后返回工作单位。5月14日,川滇两省革委联合向国务院作出报告。5月24日,云南省革委又向国务院作出电请。7月1日,国务院以国发〔1974〕70号文件批复川滇两省革委:“同意将四川省宜宾县安富、水东、水河三个公社划归云南省绥江县管辖,建厂期间,昭通地区可加强领导。”
    二、交接三个公社
    为落实《协议书》精神,宜宾县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三个公社做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开展移交调研和与昭通地委工作组商讨交接事宜。
    昭通地委工作组于5月5日从宜宾乘船到安边后,深入三个公社宣传行政区划调整的意义,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思想,听取意见,做稳定干部群众思想的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本情况,为建区打下基础。5月11日永善县团结公社发生强烈地震(7.1级)后,各级忙于救灾,工作组成员先后返回工作单位。5月下旬,地委调整工作组组成人员,增加王玉庆、张福崇、杨吉安、胡正品、赵灿珠等人,由地委组织部部长王玉庆带队返回宜宾继续开展工作,与宜宾县对口商讨具体交接事宜。同时,地委还要求地区各系统要派出工作组到安富滚坎坝调研,开展业务工作,为建厂、建区和三个公社服务。5月底,地委又从地直单位和各县选调12人组成以胡国梁为组长的第二批工作组。6月5日下午,由副组长蔡文贵带队离昭,次日到达宜宾,与地委第一批工作组取得联系,于6月9日和10日举行碰头会,交换意见,共同开展接管三个公社的准备工作。划地《协议书》签订后,两省工作组对三个公社的交接工作进行了酝酿和筹备。根据地委副书记、地革委副主任、昭通军分区司令员、云天化建设指挥部临时党委书记周大鹏的建议,6月21日至23日,昭通地委在绥江县革委会议室举行对口交接协商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宜宾县委、县革委领导和县有关部门领导,安边区、横江区及安富、水东、水河三个公社的负责人,昭通地委领导和地区有关部门领导,地委两个工作组成员,共125人。会议由周大鹏主持。根据两省协议精神,会议决定自1974年7月1日起,宜宾县管辖的安富、水东、水河公社正式移交昭通地区管辖。大会后,各部门进行对口座谈,与会人员除宜宾4名领导和昭通7名领导灵活参加各组座谈外,其余114人(宜宾69人、昭通45人)分为商业系统、财金、粮食、文教卫生 、工交、武装政法、农水、青妇、组织共9个组进行座谈,协商研究具体交接事宜。6月23日 ,昭通地区有关部门与宜宾县有关部门分别签订对口交接协议。对公社干部的交接,昭通地委组织部与宜宾县委组织部签订的《关于组织工作交接协议》指出:“对在三个公社工作的公社干部 ,根据两省行政区划调整《协议书》第五条精神,调整后进行移交。继续留在安富、水东、水河三个公社工作的干部,现任职务一律不变,不再另行通知。凡调出以上三个公社的干部,以组织通知为准,采取先进后出,逐步接替的原则。在未通知前,要安心工作,不能擅离职守。”这次会议后,地委第一批工作组的任务完成,工作组成员先后返回工作单位。双方分别组成的工作组,对组织、商业、财金、工交、文卫、青年、妇女、知青以及财务等全面开展对口交接。到7月31日,中共宜宾县委将安富、水东、水河三个公社党委23个党支部543名党员移交中共水富区委时止,主要交接工作基本结束。8月3日至4日,宜宾县委、水富区委联合在横江区横江镇举行有关领导、有关部门人员和云天化厂代表共190多人参加的交接工作和欢送欢迎干部的座谈会。宜宾县、横江区、安边区、水富区领导和云天化代表分别讲话,对三个公社的干部到云南工作的和回到四川工作的,表示欢迎欢送。调进调出三个公社的干部代表作了表态发言。会议总结了一个多月来的交接工作,对交接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对交接中的遗留问题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并形成初步方案;拟写了行政区划调整协议执行情况报告草稿,要求双方对交接中遗留的问题要抓紧解决落实,待全部工作结束后,共同完善报告,各自上报省、地。会后,双方对前段交接中遗留的问题逐一进行了研究和处理。1975年3月,交接工作全面结束。4月2日,水富区革委向省革委、地革委作出《关于四川划归云南的安富等三个公社行政区划调整协议执行情况报告》。
    三、建立水富区
    划地《协议书》签订后,昭通地委、地革委对即将划入的安富、水东、水河三个公社的归属问题多次研究并向省里汇报。由于三个公社地域面积小,人口太少,省里意见:不成立县,划给绥江县管;在云天化厂建设期间,绥江县管理有困难,可由地区直接管。为有利于管理和开展各项工作,1974年5月下旬,地委、地革委决定:将三个公社合建为一个区,由地区直接管理;区的规模,为县的架子,参照绥江县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行政人员和各行业人员计划配备800人,所需人员从地直单位和各县逐步调入;成立区党政临时领导班子,抓好建区工作。关于区的名称,讨论中提出三种意见,即安水区、安富区、安化区,最后决定暂称“安化区”。但没有对外公布。不称“特区”,因“特区”要报经中央审批。就称“区”,报省里审批。6月下旬,根据省里意见,取水东、水河之“水”和安富之“富”,定名“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
    为做好建区工作,地委着手在地直单位和各县选调干部到新区工作。5月27日,地委电话通知胡国梁、蔡文贵、邓代隆、胡正品、辛忠勤、张尚玉、陈启富、罗淑群、罗存祀、蒋顺昌、吴友伦、李乾光于6月1日到地委组织部报到。6月5日,地委组织部通知到昭的蔡文贵、邓代隆、辛忠勤、吴友伦、李乾光、罗淑群、蒋顺昌到地委会议室开会。地委副书记常廷范和地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玉庆介绍三个公社的情况,传达省、地对新区建设的意见,宣布调他们到新区工作,是新区临时领导班子组成人员。但行政区划调整还未交接,新区及其区委、区革委尚未成立,暂以地委第二批工作组名义开展工作,要抓好《协议书》精神的宣传,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稳定情绪。任命胡国梁(因事未到昭)为组长,蔡文贵、邓代隆、胡正品(已随第一批工作组在宜宾)、辛忠勤为副组长。当天下午由蔡文贵带队离昭,次日到达宜宾,与地委第一批工作组联系后开展工作。6月11日,王玉庆、胡国梁到达宜宾,筹备与宜宾县商讨接管三个公社的有关工作。
    由于安富滚坎坝无办公地点和住房,也没有旅店,为便于开展工作,6月14日,地委第二批工作组(新区临时领导班子)从宜宾乘船到与滚坎坝仅一江之隔的安边镇,在安边镇人民旅馆后楼二楼食宿,以此为临时办公地点,开展各项工作。是日,王玉庆在安边镇人民旅馆宣布地委对新区临时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胡国梁主持全区工作,蔡文贵分管政工,邓代隆分管财粮贸,胡正品分管农林水利,辛忠勤分管行政事务,陈启富抓组织工作,罗淑群抓青年和妇女工作,吴友伦抓卫生工作,李乾光抓文教工作,蒋顺昌抓财金工作。传达地委对临时领导班子的指示,即“支援好云天化厂建设,抓好三个公社农业学大寨,把农业搞上去”。6月21日至23日在绥江县举行的对口交接协商会议上,王玉庆代表地委宣布成立水富区委、区革委,并向与会者介绍了领导班子组成人员。7月1日,昭通地委正式发出通知 ,建立“中共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委员会”和“云南省昭通地区水富区革命委员会”。水富区正式建立。时值党对“三结合”(即有“革命干部代表、军队代表、革命群众代表”参加)的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党政合一,两块牌子,一个机构。委员会由胡国梁 、蔡文贵、邓代隆、胡正品、辛忠勤、张尚玉、安家清、陈启富、罗淑群(女)、刘自章、罗存祀、蒋顺昌、吴友伦、李乾光14人组成,胡国梁任区委书记、区革委主任,蔡文贵、邓代隆、胡正品、辛忠勤、张尚玉任区委副书记、区革委副主任,安家清任区革委副主任。
    (此前,胡国梁任盐津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蔡文贵任巧家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代隆任昭通县委常委、财贸政治部部长,胡正品任昭通地革委农水局副局长,辛忠勤任镇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尚玉任鲁甸县人民武装部第二部长,安家清任原安边区革委副主任(时调任安富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主任),陈启富任绥江县革委政工组干部组原副组长,罗淑群(女)任大关县妇联主任,刘自章任水河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主任,罗存祀任彝良县商业局副局长,蒋顺昌任盐津县革委财政金融局副局长,吴友伦任镇雄县卫生局副局长,李乾光任镇雄县委党校副校长。)
    7月4日,区委、区革委从安边镇人民旅馆迁到安富公社社部木楼办公(后于1975年初迁到区委、区革委在“雷打石”处建设的区机关简易房办公,1981年秋又迁到“马公公”处新建的区机关办公楼即现县城人民东路县政府办公楼办公)。7月5日,启用区委、区革委印章,安富、水东、水河公社党委、革委同时改用水富区的印章,三个公社所属各大队也于10月5日改用水富区的印章,同时停用原四川颁发的印章。7月6日,王玉庆到水富,向区委、区革委传达地委的指示:(一)云天化厂归省直接领导,水富区归地区直接领导;(二)水富区要以农业为基础,抓好三个公社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多种经营,把农业搞上去;(三)三个公社的经济政策不变,仍按四川政策执行(笔者注:后于1977年10月改按云南政策执行);(四)做好青年、妇女等群团组织建设和干部群众思想工作,抓好商业、邮电、服务业和物资供应,为云天化厂建设服务。
    水富区委、区革委成立后,区领导班子成员随即到齐就位,其中张尚玉还继续任鲁甸县人民武装部第二部长职务。为迅速开展全区工作,7月11日,区委、区革委全体成员举行首次会议,学习中央〔1974〕21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传达贯彻地委对水富区工作的指示,研究全区工作。会议按照地委指示精神,结合水富区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五点工作意见:一是抓好三个公社农业学大寨,抓好农田水利规划和建设,把农业搞上去;二是完成原四川下达给三个公社的各项任务;三是加强领导,抓好青年、妇女等群团工作和组织思想建设;四是搞好商业、服务业和物资供应,抓好干部群众思想动员工作,保证云天化厂的顺利建设;五是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抓好“批林批孔”运动。会后,区委、区革委向全区作了布置,并狠抓落实。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水富区各项建设事业正式启动。
    8月5日,省革委向昭通地革委发出通知强调:“遵照国务院指示,并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为切实加强对这一地区的领导,确保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在交接期间已经成立的水富区仍维持原状不变,过渡一个时期,积极做好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划归绥江县管辖。至于今后是否设区的问题,将根据实际情况,再行确定。”9月12日,省委副书记郭超和省劳动局、省计委、省建行等部门领导及昭通军分区副司令员、地革委副主任任庆华等人在参加云天化建设第一次现场会议期间,与云天化建设指挥部临时党委听取水富区委的汇报。郭超强调:水富区作为昭通地区的区,区下面可设一些地区的派出机构,实行双重领导。地委先研究一下,再和省里有关部门研究。长期拖下去不利于云天化的建设。水富区归谁?省里的意见,是过渡一段时期,县的待遇。我们准备建立特区。现在不能说划归绥江或哪个县。任庆华接着说:地区还在研究,区下面还要设一些工作机构。12月6日,省委向昭通地委并云天化建设指挥部发出机要电报指出:“水富区的领导关系,根据国务院在建厂期间昭通地区可对该区加强领导的指示,水富区在云天化建设指挥部和昭通地区支援云天化办公室(笔者注:该办公室于8月20日成立,9月迁到云天化厂建设现场办公)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对水富区的级别与管辖问题,时任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李宗普在1988年8月26日回忆时说:对水富区,绥江县从未管过,也管不下,一直是地委、地革委直接管。在云天化投产后,无人再过问此事。地委对水富区委一直如同县委一样对待。这个区,就是县的架子。在地委组织部、地委党史征研室、地区档案馆1992年编纂的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省昭通地区党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一书中,将水富区明确记载为“县级”区。
    水富区建立后,在地委、地革委和云天化建设指挥部、昭通地区支援云天化办公室的领导下,区委、区革委率领全区各族人民开始了“在支化中建政、在建政中支化”的各项工作,致力于农业生产、新区建设和为云天化建设服务。
    四、选址兴建区城镇
    城镇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富、水东、水河三个公社合建为一个区,就需要兴建一个区城镇。新区的城镇建在何处?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和重视。省、地有关领导建议,一是设在楼坝,二是设在高滩坝。1974年6月9日,新区临时领导班子在宜宾与地委第一批工作组的碰头会上,对区址的选择作了一些讨论。云天化建设现场滚坎坝,远离邻近省、地、县城镇,只有分散的自然村落,不通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只有金沙江水路,无工业、企业,只有一间打米磨房;村民饮用的是金沙江水、横江水和少量井水,照明用的是煤油。6月15日,区临时领导班子从安边镇乘船渡过金沙江到滚坎坝、高滩实地察看,选择区址。此后,区委、区革委又在滚坎坝进行过多次察看,提出沙坪、云天化厂区下面金沙江边、云天化生活区上面三个地点进行比较。
    8月8日,区委召开会议研究区城镇建设问题。云天化建设指挥部临时党委副书记石光在会上讲:省委对水富区的建设很重视,几次开会研究,省里准备给150万元。省建委、计委和云天化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李铎要求区委尽快考虑这150万元的使用,要在年内用出去。建议区委成立一个班子来抓,地委准备派一名计委副主任来协助。区址问题由云天化建设指挥部统一考虑,待省设计院的设计人员来现场后统一规划安排。会议通过对三个地点的比较,从不占用良田、方便建材运输、顺江与云天化生活区连成一片、长远发展等出发,将区址选定在云天化厂区下面金沙江边,即以牛皮滩为中心,在金沙江边兴建水富区城镇。同时,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革委副主任辛忠勤负责和刘顺权、张崇刚、刘井章、谢兆雄组成的基建领导班子,并设立基建办公室抓区城镇建设工作。8月10日,省计委向昭通地区计委发出《关于安排水富区基建投资的通知》,安排给水富区1974年基建投资100万元,其中:小煤窑补助10万元,建综合门市部(百货、医药、副食品等)、饮食门市部(饭店、冷饮)、旅社、理发、沐浴、 糕点酱菜加工等商业网点40万元,教育、建中学10万元,卫生、建中心医院10万元,区开办费(区行政及其他)30万元。并指出:“所需‘三材’,请省建委、物资局、林业局核拨”;“对商业网点的建设,应与云天化的生活区统一规划进行安排”。对区址问题,经区委、区革委向云天化建设指挥部力争,8月19日和28日,周大鹏、李铎先后同意选在牛皮滩。
    9月14日,区革委根据“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有利生活”的原则,按照与云天化生活区协调配合,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分期实施,逐步实现,以便到一定时间后形成一个城镇,使其与厂区职工和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要求相适应,更好地为厂区职工和城乡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作出《水富区城镇基本建设规划》,对区城镇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和安排。包括办公、邮电、百货、仓库、街道、绿化等设施,总建筑面积92740平方米,总投资960.18万元。《规划》强调:为更好地为云天化职工服务,在总平面布置上,区委、区革委及所属机构和商业网点尽可能靠近云天化生活区。主要机构尽量设在城镇中心。为减少占地面积,临街的主要公用建筑等一般都设计为三四层楼。城镇街道用素混凝土或沥青路面,街道宽度18米,街道两边的人行道各宽4米。9月16日,《云天化建设第一次现场会议纪要》(省革委作了批转)强调:为适应云天化厂建设要求,应加强水富区的建设,由省设计院统一规划和设计,施工由省建筑公司承担,投资材料由省计委拨给。区政府的建设,标准同厂里一样。随后,省设计院派出人员到水富开展规划和设计工作。同时,区基建办开展了备料工作,至年底陆续建设了一批急需的简易建筑物,如区机关简易办公房等。12月23日,区基建办编绘出《水富区码头以北城镇规划草图》。12月25日,区革委与省建筑工程公司第七建筑工程处签订《水富区第一期工程建设协议书》。第一期工程(如粮食仓库等)项目计划总建筑面积6340平方米,总投资63.4万元,工期10个月。随即开工建设。至年底,厂、区建设现场实现通电、通水、通电话、通航(轮船)、通汽车和施工场地平整的“五通一平”。是年,省、地共安排给水富区基建投资120万元。
    1975年1月13日,省设计院完成水富区城镇总体规划和设计,包括街道、机关办公楼、住宅、文教卫生、邮电、商业网点、饮食服务、绿化设施等56个项目。自此,水富区城镇基本建设工作全面展开。此次的规划建设,为后来水富县城的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绥江县三个生产队划归水富区
    1976年,区委、区革委为解决水河公社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决定在与水河公社相连的位于绥江县会仪公社新寿大队第13、20、21生产队之间的水清坝修建水库。之后,为便于管理水库,与绥江县协商并得到绥江县的支持,将三个生产队划归水富区水河公社管辖,并向地委作出了请绥江县划地支援的请示。1977年8月4日,地委批复同意,并强调:三个生产队划归水河公社后,可单独成立为一个生产大队。9月6日,绥江县委、水富区委到现场召开交接工作会议。参会人员有绥江县委副书记彭学芝、会仪公社党委书记郭邦举、新寿大队党支部书记莫立先等12人,水富区委副书记胡正品、区委委员蒋顺昌、水河公社党委副书记周华才和区委派到水河公社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副队长詹文全等15人,三个生产队的干部代表9人,共计36人,另有5名会议服务人员。会议在双方组成的领导组指导下进行。9月7日上午,绥江县领导介绍情况后,参会人员到三个生产队观看了生产情况和主要边界情况;下午,研究交接工作,对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共同商定了即将成立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决定从9月8日起,绥江县停止行使对三个生产队的管辖权,由水富区接替行使管辖权。9月8日,双方正式交接,绥江县将三个生产队移交给水富区。三个生产队地域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93亩(其中水田201亩、旱地292亩) 。粮食总产量27万市斤,国家公余粮任务44651市斤(其中公粮13045市斤、余粮31606市斤)。总户数68户,总人口316人。中共党员5人(均为20世纪60年代前入党的老党员)。9月9日,根据地委批复,区委将三个生产队组建为水河公社新田大队,将原生产队按顺序改称新田1队、2队、3队,并设立各种组织机构,按干管权限任命了领导人。9月15日,绥江县委和水富区委联合向地委、地革委报送了《关于绥江县会仪公社三个生产队划给水富区水河公社交接的情况报告》。10月8日,新田大队印章启用,所属三个生产队启用水富区颁发的新印章。至此,水富区的地域总面积增加到86平方公里。
    六、设置水富县
    随着水富区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富在全地区、全省的作用日益显现,地位日趋重要。然而,“水富区”这一行政建制却同形势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水富设县已成必要。并且,水富区经过七年的建设,设县的各种条件基本成熟。1980年12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设置水富县的请示。1981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以水富区、绥江县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新寿大队和新安大队、盐津县两碗公社为行政区域设置水富县,隶属昭通地区。8月20日,省政府要求昭通地区行政公署“认真做好水富县的组建及绥江县、盐津县和水富县的区域划分工作和交接工作”。遵照国务院批复和省政府要求,9月2日上午,地委召开办公会议,对水富县的组建和绥江县、盐津县划归水富的社队的交接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安排,并决定派行署副专员张宗芳带领地委工作组到水富开展具体工作。
    地委工作组到水富后,召集水富区、绥江县、盐津县、太平公社、会仪公社、新寿大队、新安大队、两碗公社负责人等共29人,于9月6日至9日在水富召开行政区域划分交接工作联席会议。会议由张宗芳主持,对交接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会议决定:盐津县的两碗公社、绥江县的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的新寿大队与新安大队,于9月底以前移交给水富县,三县组织力量做好交接工作。社、队干部及各项决议等各种调整,一律以9月3日为限,凡在9月3日前正式研究决定的人员变动和各项工作安排仍然有效。会后,三县及时组织力量开展具体交接工作。9月21日,绥江县的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的新寿大队、新安大队与盐津县的两碗公社移交给水富县管辖。各项业务交接工作,经三县对口部门的努力,至年底全部交接结束。
    9月10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水富县云富镇,以安富公社的安富大队和云天化厂区、水富县属机关单位为云富镇的行政区域。云富镇下设两个居民委员会(云天化厂区居民委员会、水富县属机关单位居民委员会)和一个郊区农业大队(安富大队)。云富镇为水富县人民政府驻地。
    随着三县行政区域划分交接工作的开展,地委为及时启动水富县的各项工作,于9月中旬派地委副书记邓军率工作组到水富,组建水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领导班子,主持县部、委、办、局的机构设置及干部配备,筹备召开县党代会、县人代会的事宜。9月18日至23日,召开水富区委常委会议。邓军在会议讲话中说:地委对水富区委一直是当成县委看待的。现在的县领导就是过去的区领导。并宣布:“水富区委履行水富县委的职能,区委书记履行县委书记职能,区委副书记履行县委副书记职能……这在县党代会召开前,是一个过渡阶段”。9月26日,邓军在水富区各单位负责人会议上宣布:“水富县从10月1日起行使权力”。10月1日,水富县正式成立。县名沿袭区名。“中共水富区委”改为“中共水富县委”。区委领导班子过渡为县委领导班子,区委书记彭泰康任县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张大银、韩敬玉、罗新民、晁炳存任县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孟学斌、曹国金、安家清、张在彬、许国华任县委常委。
    水富县成立后,下辖五个公社(安富、水东、水河、太平、两碗公社)、一个镇(云富镇)和两个直属大队(新寿、新安大队),地域总面积扩大为426平方公里(1994年土地详查为439.8平方公里)。到1981年底,全县总人口增至69545人,其中云天化3371人。
    1982年1月2日至9日,召开水富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水富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县长、副县长,建立了水富县人民政府。9日上午,大会主席团主席、中共水富县委书记彭泰康颁发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的悬牌和印章。在欢庆的鞭炮声中,在全体人民代表的簇拥下,“水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水富县人民政府”两块直牌庄重地悬挂在水富县人民政府办公楼大门廊柱上。这次大会的召开,掀开了水富历史新的一页,全县人民开始在新的征程中前进。在水富县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罗新民任主任,韩敬玉、冯文貌、龙鹏超(哈尼族)、王常义(苗族)任副主任。在水富县人民政府第一届领导成员中,晁炳存任县长,徐志强、武庄、王世能任副县长。
    1982年4月11日至16日,中共水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水富县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共水富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彭泰康任县委书记,张大银、罗新民、晁炳存任县委副书记,李元昌、曹国金、胡家兴(女)、张在彬任县委常委,张大银任县委纪委书记。1983年12月,根据党的“十二大”决定和《党章》关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规定,中共水富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中共水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张在彬任县纪委书记。
    为团结全县各族各界群众推进水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政治的建设,1984年6月23日至30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水富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成立了水富县政协,建立了水富县统一战线组织。在政协水富县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张大银任主席,王世能、王常义(苗族)、徐元增、李俊任副主席。
    至此,水富县县级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全县各项工作和建设事业全面推进。
              
参考资料:
1. 熊祖林《古开边县考释》
2.《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志》
3.《水富县志》
4.《云南省水富县党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5.《云南省昭通地区党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
6. 陶遵繁《情系滚坎坝》
7. 杨正南《一无所有建大厂,两江共咏云川情》
8. 凌发宣回忆资料
9. 蔡文贵工作笔记
10.陈启富工作笔记
11.李宗普回忆资料

12.水富县档案馆藏有关资料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